美学心得(第二百七十九集) 罗国正 (2025年6月) 3299、 分清不同本体、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,是 正确的审美、判断首先的关键 罗国正 (2025年6月11日于广州) “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。”这句话近百年来响遍全球的学术界,尤其是哲学界、美学界、文艺界,以至政界。重要的原因:这是马克思讲的,讲得很有道理。这是马克思在26岁时写的手稿,写作的具体时是1844年4月至8月。这句话是在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(这题目是后人整理、发表他的遗稿时加上去的,以下简称为《手稿》)上表述的,并明确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,而动物是不会按美的规律去建造的。这《手稿》标志着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阶段。这《手稿》于1932年首次在苏联出版,最早传入中国是1935年3月。《手稿》的面世,可以说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事件,引起了东西方学术界的轰动,很多不同的派别、学者都加以大量的引用,作出不同的解读和发挥。其中“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。”这句话在美学、哲学界的关注度和引用率非常之高。为了将马克思这句话有更深刻的认识,人们须知道,他不是单独只说了这句话,而是有整段话,前后意思是有机辩证联系的,马克思是这样说的:“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,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,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;因此,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。”这段话已说出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,也涉及到本能美感与自觉美感的问题,还非常明显地讲出了人的本质特性:自由与创造。 在我的美学思想中的最根本、最高的理念是:在我们的星球里,人、人类是最高的归根结蒂的本体、主体。在人类社会中,大多数的不同层次、不同领域的本体、主体是在人、人类这最高、最根本的本体、主体而衍生。如果没有了“人”,一切都无从说起。如果不懂得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,思想言行就很容易误入歧途,甚至犯上严重的错误。马克思说的:“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。”这句话中,首先讲到的是“人”,就是从最高、最根本的本体、主体开始。人须首先通过生活、体验、学习、感悟认识到相关的美学知识、审美标准、美的规律,积累审美经验等,并将这些内化入本体的内心,成为内在的尺度,成为本体的重要精神组成部分,本体又转换为主体,将“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”。实践证明这种运用到对象是正确时,主体可将其升华到美学理论,其中包括有总结出“美的规律”。“美学”既是人这主体“建造”出来的客体,又可以作为第二层次的本体、主体而存在,而面对客体。而马克思这话中的“建造”是从广义上指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,应包括建设、制造、发明、发现、创造、创作、设计、策划等等,也涉及到很多规律、标准、理念、原则、思路、方法和步骤、实施细则、资源调配、综合评估、平衡、有效运用等等问题。还要确定以哪种理念、原则、标准、实施主体等作为重心力量、视为关键、主导作用等,并配置好相关的辅助条件。马克思在这句话中明智地用了个“也”字,也就是说,人们还有按其它的规律、或准则、理念、思路、方法等来“建造”。事实的确如此。人们可以在现实中看到很多这样的情况,例如:有的人是按照信仰、或某种哲学、或某种思想来建造;有的人是按照价值规律、或经济规律、或实用主义的原则来建造;有的人则按行为科学来建造等等等等。也就是说,在马克思26岁的时候,将“美的规律”放在人的“内在尺度”中占据着非常显眼、重要的位置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