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学心得(第二百八十二集) 罗国正 (2025年9月) 3307、当很多人都成了知识和经验的容器、在工作中重复的机器、生活中是承重器时,可以通过热爱一种文艺,如写诗、书法练习、唱歌、绘画、舞蹈等等,激活心灵中的美感、自由的畅想、进行艺术创作等,以至在物我两忘之中,摆脱客体对主体的异化,去追求人生更高的美学境界,或“坐忘”,从追求客体的主体中,返还本体。 3307A、当多种的所谓“心灵鸡汤”都被你“喝了”,我担心你会患上“血脂高”、“心血管病”;当多种的所谓“解药”混在一起时,可能就会成了剧烈的毒药;当一碟“冷饭”,反复炒了千百次,你还去吃,得小心里面已产生了致癌的物质,并使你成为弱智的人。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应学会善于审美、筛选,对有害的东西须懂得拒绝、或远离。 3307B、不少艺术家长期习惯了“以天为徒”,结果有的艺术家在精神上成了“天之囚徒”。 3308、人若能用优秀的美学思想来洗涤灵魂内假、丑、恶的肮脏、无用的东西,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,使人生闪耀出美丽的光芒,这犹如一个原来不懂书法、或绘画的人,初时只会在纸上乱写乱画,将有用的纸,变成了废纸。后来,经过刻苦学习、训练和努力创作,他在纸上留下的笔迹,就成了艺术品,这样的纸,已有了很高的价值。 3309、认识水平的提高,常改变人们的审美判断。尤其在当今高科技产品在公共设施和家庭用品上广泛的使用,你懂与不懂,是能够审美与无从审美的区别。 3310、生活美学,多反映在不同地位、经济收入、文化程度的人群之间的差别,出现在消费方面的分化,侧重点、品质、数量等需求是不同的,一线城市与二、三、四线城市的供应与需求也明显地分出层次来。 3311、很多人基本上达不到自己的理想,原因有很多,一是他们的理想不切合实际,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。二是他们对所崇拜的偶像的思想言行,在生活、学习、工作中没有很认真地用来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,改正自己的错漏。面对着一些实际问题时,他们不会问问自己,如果偶像遇到这些问题,他会怎样想?他会怎样做?他们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,过低地看待别人,平时又没有下足够的功夫去阅读偶像的文章、著作、生平传记,不去偶像的故居,去感受他成长的一些信息等等,通常在崇高与卑鄙的思想斗争中,为了利益而选择了卑鄙,放弃了崇高。这样,怎可能实现理想呢? 3312、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研究和我的一些见解 罗国正 (2025年1月于广州) 现代著名哲学家、美学家、诗人宗白华(1897-1986),是江苏常熟市人,191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语言科,并进入大学医预科学习。“五四”时期,曾任《时事新报》副刊《学灯》主编,期间他发现了郭沫若的潜力,为他发表了作品,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学界有人认为,他是郭沫若的伯乐。1920年,他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,并深受叔本华和歌德的思想影响,这段经历深远地影响了他的美学观念。1925年回国后,他在南京东南大学(改名为中央大学)担任哲学副教授、教授。抗日战争期间,他再次主编《时事新报•学灯》(渝版)八年。1952年院系调整后,他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,还曾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、顾问等职。在北京大学期间,他参与了多项美学和哲学的研究,撰写了多部重要著作,如《美学散步》、《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》等。1986年12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90岁。 ……
|